好妈妈胜过好老师

作者:尹建莉



⑽做事不计后果如何( )

⑾随便拿父母钞票,或在外偷窃( )

⑿丢三落四,记忆力差( )

⒀学习成绩差( )

⒁说谎、骂人打架( )

诊断:得分计算:没有-0分;稍有-1分;较多-2分:很多-3分;总分超过10分为阳性,即为多动症。

美国精神病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

⑴常常手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不停扭动(少年可仅限于主观上感到坐立不安)( )

⑵要求静坐时难以静坐( )

⑶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( )

⑷在游戏或集体活动时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候上场( )

⑸常常别人问话未完既抢着回答( )

⑹难以按照别人的指示去做事,不是由于违抗行为或未能理解,如不做家务等( )

⑺在做作业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注意力( )

⑻常常一件事未做完又换另一件事( )

⑼难以安静地玩耍( )

⑽经常话多( )

⑾常常打断或干扰他人活动,如干扰其他儿童的游戏( )

⑿别人和他讲话时常似听非听( )

⒀常丢失学习或活动要用的物品,如玩具、书、作业本等( )

⒁常常参与危险活动而不考虑后果,如乱跑到街上去而不顾周围等( )

诊断:在7岁以前起病,病史已有半年以上,并具备上述指标8条以上为阳性,即为多动症。

几乎所有儿童的正常行为都成了“临床表现”!

按这几个量表来判定,“多动症儿童”岂止是上面提到的患病比例,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得成为“患儿”吧,这之中当然包括我自己的女儿——毫无疑问,她如果在童年时用这几张量表来测,每样都不严重,都有一点点,平均各项得分为“1”,那么也得被诊断为“阳性”吧。

那么,哪个儿童不是“患儿”呢?

《疾病发明者》作者对当前医疗界过度诊断、滥用药物现象给予揭露和批评,称这种现象是“发明疾病”。其中“多动症”就是典型的“被发明的病症”。

他说:“医生自己经常搞不清楚,因而常常误用有争议的诊断辅助工具。连多动症支持者都估计,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儿童有1/3是诊断模式下的牺牲品。比较各国,也可以发现把多动症的标签贴在孩子身上是多么随便的事。根据研究,巴西儿童有5.8%患多动症,芬兰有7.1%,阿联酋14.9%的孩子患有注意力缺乏症。怎么会有这样的差异?谁知道!小孩每天服药的情况就这样盲目形成,要对抗的病状却十分模糊。‘多动症儿童’的沉重标签往往基于医生的主观印象;诊断多动行为的某些准则也可以在多数健康儿童的身上找到,例如经常无法专注聆听他人说话、做作业和组织活动经常有困难、回答问题经常不假思索。这些是症状吗?或者只是令(某些)大人心烦的行为?”⑵

上一篇:4、不是电脑游戏的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