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妈妈胜过好老师

作者:尹建莉



我见过一位小学教师,她的儿子很聪明,她觉得自己所在的小学不好,特意把儿子送到市里最好的一所寄宿制小学。那所小学以考试成绩好而著称。孩子们从上一年级,每周都有考试。这位妈妈每周末接儿子,总是首先谈考试,问语文考了多少,数学考了多少,班里有多少同学考了100分。她儿子尽管学习也不错,但考试卷上总会或多或少错一点,没有一次能拿到100分。她也懂得孩子需要鼓励,就总是安慰说“没事,九十多分也很好,争取下次考100分”。期中考试前的一次小考中,儿子终于数学拿到一个100分,高兴极了。她接了孩子回家,马上就让孩子给姥姥和奶奶打电话,汇报考了100分。姥姥家和奶奶家的人都一个劲地夸孩子,这个成绩给所有的人都带来极大的愉快和幸福,纷纷许诺说期中考试再拿了100分就给这样那样的奖励。到期中考试,她一再叮嘱儿子考试要认真,好好检查卷子,不要出错,争取考100分。考试后去接孩子,这个不到7岁的小男子汉一见妈妈就哭了,告诉她自己没考出一个100分。妈妈尽管很失望,却没批评孩子,只是又一次鼓励他争取下次考100分。

这位妈妈觉得自己是那种总能够给孩子鼓励的家长,认为儿子没拿到100分流泪是有上进心的表现,她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激励很有效。所以当她对我讲起这些时,也表现得很自信。但我听得却忧心忡忡。

她的错误是把学习目标定位在满分上,却对孩子的学习能力、态度、方法、兴趣,以及对知识的真实把握状态没去关注。她的行为看似鼓励孩子好好学习,实质是在追求作为家长的满足感。而她及她的家人那种共同的“满分癖好”,在学习动机上会给孩子误导,而他们对考出满分后的种种许诺,看似和蔼,实则粗暴,没有多少激励作用,却给孩子施加了很大的压力。

满分是一个成绩极限,大多数情况下、大多数孩子根本达不到。家长对100分的爱好,只是不断制造儿童的失落与内疚感——孩子从偶尔的好成绩中,虽然可以获得暂时的愉快,但大多数时间里,他们内心是不安与痛苦的,因为他们不知道下一次考试会怎样,会不会让家长满意,他心里没有把握,惴惴不安,一心惦记着分数,真正的学习目标迷失了。

前些天在聚会中遇到一个老同学,他儿子上初中二年级,学习成绩一直平平,他为此有些发愁。那天我们正吃饭中,他收到儿子的一条短信,说数学考了97分。看来孩子非常高兴,都来不及等爸爸回家,急于告诉他这个好成绩,并问他高兴不高兴。我这位老同学当然高兴,当即对大家宣布了这个事,说他儿子已有两年数学没上过90分了。他当即给儿子回了短信,合上手机时,他有些得意地说,我告诉儿子“我高兴,但你要考100分我更高兴”。他还陶醉在自己很会鼓励儿子的良好感觉中。我不客气地对他说,你这样说真是疯了,这不仅破坏了孩子眼前的快乐,他刚刚建立起的一点自信,也足以被你这句话击碎。

上一篇:5、学习不要“刻苦努力” 下一篇:7、考好了不奖励

body)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