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妈妈胜过好老师

作者:尹建莉



2007年夏天,北京两家最具影响的报纸《北京晚报》和《北京青年报》都发表消息,由美国礼来公司研发生产中枢神经兴奋剂“择思达”(盐酸托莫西汀)正式登陆中国市场。配合药品上市的报纸新闻中宣称儿童多动症“药物治疗是首选”。相同的宣传进入冬季时又出现,《北京青年报》11月30日在“健康关怀”版又发表《儿童多动症不及时治疗会累其一生》提醒家长对此病不能掉以轻心,一定要治疗,“药物治疗是首选”,然后告诉大家有一种药叫择思达,“每天一次可全天不间断控制症状,适合长期服用而不会引起药物依赖。”

2008年7月5日该报又发表《小孩子的“注意力”,父母注意了吗?》,提醒家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就是ADHD(儿童多动症),如果不治疗,除了当下学习困难,50~65%的人将来会有这些问题:工作中表现不佳,时间观念差,人际交往技能不佳,易发火,性情暴躁,酒精或药物成瘾,犯罪率高等。然后强力推荐说“最近中华小儿神经协会、中华儿科保健协会和中华小儿精神协会三家将联合出台中国ADHD的治疗方案。在这个方案中,哌甲酯(即哌醋甲酯)被列入第一线首选治疗用药,尤其是长效哌甲酯控释片,具有效果好,维持时间长、不良反应小等优点,逐渐被国内外治疗指南推荐成为治疗多动症的首选药,已经进入了国家儿童医保目录。”类似的宣传6、7月间还在《羊城晚报》、北京《晨报》等报纸上出现,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这三家“协会”和这个药。但除了在这几篇文章中看到这三家协会的名称,网上没查到这三家“协会”的网站以及其它相关信息。我问了几个医药界的朋友,他们也没听说过这几个“协会”。

现在有一种广告叫“软广告”,这在广告界是心知肚明的事,就是商家广告以新闻消息的方式出现。当然,只要是广告,不论什么面目出现,都是要给媒体付钱的。

一位美国医生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:“推销药物最好的办法就是扩大疾病的影响”,这其实是制药业的一个秘密。由于每年只有少量含有新成分的新药进入市场,为了陈药或销售较差的药也能卖出去,制药业必须创造疾病。⑹

一个大有“钱途”的病,不流行也难。

六、治疗多动症药物可怕的副作用

这些药真的像广告中说的没有副作用吗?

关于哌醋甲酯(利他林)及其它儿童服用的中枢兴奋药的副作用,常见的有这些:食欲减退、失眠、头晕、体重减轻,此外还可能出现过敏、精神运动性兴奋、恐惧和被跟踪的妄想,偶见腹痛。这些副作用一般是写在药品说明书上的,尚不是最严重的,严重的是下面这些不写在说明书上的:

上一篇:4、不是电脑游戏的错

body))